原创 霞浦融媒 霞浦新闻网 2025年01月14日 14:01 福建
1月12日,霞浦县在水产养殖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开展海参高位池养殖项目,为当地水产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据悉,福建省现有4万亩高位池塘,其中霞浦地区约有3000亩。在冬季12月至次年清明节前后,霞浦多数高位池处于闲置状态,而海参生长所需水温恰与这一闲置时段相契合,当前高位池水温16-17℃,对海参生长极为有利。当天,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参创新团队在霞浦县长春镇大京村进行海参高位池养殖推广。
“本土化培育、50到100头一斤的小规格海参苗种无法在海区进行吊笼养殖,我们就刚好可以利用高位池的这个池塘的一个闲置空档期,可以进行一个越冬养殖。”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参创新团队成员、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杨求华介绍,海参高位池养殖优势突出。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高位池在管理上更为便捷,能够精确调控水质与投喂参数,且便于观察海参生长状况。这一模式对推动本土海参育苗中小规格的苗种推广意义非凡,在国内水产养殖领域尚属首创。此前,该团队在云霄地区进行过小规模尝试,在一亩高位池中投放40斤该规格海参苗,至次年收成时达到800斤,翻倍率高达20倍。基于此成功经验,今年将这一模式推广至霞浦地区。
“海参养殖应该到清明,清明后又可以养对虾,刚好一年,把这个池子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霞浦县京港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新明表示。
“按照每50斤的投放量,预计3000口池子就有15万斤本土化的小规格海参苗可以投入高位池养殖生产当中。”杨求华介绍,通过高位池闲置期养殖霞浦本土化小规格海参苗种,不仅能实现高位池塘的全年高效利用,也为开展本土化海参育苗拓展了推广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海参高位池养殖模式在霞浦的推广,有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助力,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 者:叶志坚
编 辑:黄光华
责 编:李昊锴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