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升级成“向海而兴”!这位霞浦人的“海之梦”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7-08 19:57:29.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人才故事汇

姜瑜的“海之梦”

这种把海水抽干,然后抓鱼的活动,叫做“盘海坑”,是一种新兴的文旅体验项目。盘海坑项目的开发者,名叫姜瑜,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在此之前,霞浦长春镇的这一片海域,并没有这么多游客的到来。

我的梦想,就是想让霞浦的渔村,不再空心,让村民能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现在,姜瑜在霞浦长春镇和海岛乡担任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发起“冬瓜山赶海基地”和“海岛游”项目。在回乡之前,姜瑜曾在外企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工作了五年。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在保乐力加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经常出去旅游,看了很多地方。像英国的苏格兰高地就跟四礵列岛的东礵岛很像,它那种的孤岛海蚀断崖,包括我老家海尾的海蚀柱跟迪拜哈利法塔很像,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很有特点。迪拜塔(哈利法塔)的现代感被很多人追捧,而我老家的海蚀柱的自然雕琢却无人问津,当时很少人知道它。所以我当时有股冲动,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美,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地质价值。

回乡创业,一腔孤勇。他空有好点子,但缺乏专业团队去运作变现,姜瑜只能一边摸索,一边组建团队。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刚做海岛IP和赶海基地时,资金都很紧张,我们投入所有的积蓄。上半年我们一般都没什么收入,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对市场的认知比较低。当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万一失败了,怎么面对家庭,怎么面对乡亲,当时那种焦虑感还是比较强的。

随着团队的不断充实,他们也明确了客户群体,找准了市场定位。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美景、挖掘IP、推出项目。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方向不对,功夫白费。我们事业的转机在2020年,当时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没有在霞浦做这种传统的观光游,而去聚焦吸引深度体验游的客户,做这种高端定制加研学这一块。我们也量身制作了相关的一些视频,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吸引了一些旅游达人,特别是全国性的一些亲子游等旅游社交机构,像“游侠客”“远方好物”。他们跟我们形成合作,不仅仅给我们带来稳定的游客量,而且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名气,我们的事业也进入到稳定期。

姜瑜的坚持终于开花结果。他打造的集摄影、观光、研学一体的综合性新潮旅游基地——冬瓜山赶海基地,也不断爆红网络。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赶海”是我们冬瓜山基地主要配套的文旅项目。去年(2024年)7月“远方好物”和我们合作,做了三天的千人赶海活动,包括一些其他国内的综艺节目也来我们冬瓜山取景。

2024年,姜瑜被聘任为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为了帮助海尾村和北礵村发展旅游产业,他聚焦“霞浦海上游”,配合长春镇打造文旅配套板块,谋划海尾村金牌旅游村项目,联动海尾村与海岛乡北礵村旅游特色IP,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推出的文旅体验项目,延长了游客游玩的时间,带动餐饮、民宿等服务行业,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促进村民年均增收超30%。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我们的模式是成功了,我们的经验可以复制。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村庄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让家乡的海成为共同富裕的“幸福海”。

这让我想起汤养宗老师的诗,故乡的泥土会记住每一个赤子的温度。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乡村振兴不只是喊口号,而是把“向海而生”升级成“向海而兴”。

——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

姜瑜

来 源:宁德广播电视台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