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龙华
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情商高的人,他们说话、做事让人赏心悦目。
政治家王伯大著名的《四留铭》家训第四句是,“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就是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福报,这是先辈为我们积下的。栽树的人不见得都能在树荫底下乘凉,但他的子孙后代一定可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律全报。”种下好因,子孙就能得到福报。
在英格兰的乡下,一个农夫在田间劳作,当他得知一位小男孩不慎落水,生命垂危。他二话没说就跳入水水中,将孩子救上岸。孩子清醒后向他鞠了一躬就离开了。第二天,一位绅士坐着豪华马车来到农夫家里,身边带着落水被救的孩子。绅士深深地乡农夫鞠了一躬,感谢您救了我的孩子。说着从包里取出很多的金钱答谢。农夫说这是应该的。始终没有收下这笔钱。正在这时,屋里跑出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绅士就问,这孩子的你家的吗?农夫说是的,是我孩子。绅士说:既然你不愿意手下我的这点心意。那么,您如果信得过我,就让我把这孩子带回去吧。我会让他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绅士将孩子带走后,精心的培养了这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上了英国最好的医学院,成了医学专家,还发明的青霉素,救活了几十万人的性命。有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得了肺病,情况相当严重。这位叫业力山大的医学家又用青霉素救了丘吉尔的命。这位英国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丘吉尔,原来就是当年被农夫从水中求起来的孩子。而医学家就是被绅士带走并精心培养起来的农夫的孩子。前辈的善举,就给后代留下了福报。这就是四留名中所讲到的“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的哲理。
当然,一个人如果种下的是恶因,那子孙就很难得到福报。举清代状元秦大士,有一天游西湖路过岳飞墓,看到他们的先祖,秦桧夫妇跪在岳飞面前,心里十分惭愧。于是他写下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前辈种下的恶因,却让后代尝到了苦果。
在教育方面,王伯大认为应该以教化人为主,注重人的德性修养,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技能。他主张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家风和家教的培养,让子孙能够接受正确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他认为,“有家风则有国风,有家教则有国教”,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个和谐、温馨、亲密的氛围十分重要。在宋朝约两百年间,赤岸王氏进士出身者竟达到36人。王伯大虽然一生清正廉明,不贪不占,但他给后人留的是满满的福报。
王龙华,福建霞浦竹江人,宁德师范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作四十余年,历任教师、中心校校长、学区校长,霞浦县委办公室科长,人事局纪委书记,交通局副局长兼县运管所所长,经贸局副局长,县政府驻榕办主任,县委政法委副处级调研员等职务。现为《霞浦年鉴》主编,霞浦县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开辟有《龙华说霞浦》微视频讲座专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