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浦
茶
名
人
与
霞浦茶源远流长
自晋代以来
葛洪、空海、朱熹
灵祐、林逋、谢肇淛
李拔、游寿、雷志茂等
中外名人均与霞浦茶
结下不解之缘
东晋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
当是推广霞浦茶“第一人”
公元306年
葛洪到温麻高平山(今霞浦葛洪山)
炼丹制药
特意从江苏、浙江携茶籽播种
教人植茶,提供炼丹原料之需
以其医药之术
将茶叶蒸熟、晾干、研碎
粉末掺入矿物质和草本药材
炼成丹丸帮人治病除疾
在唐代,佛寺僧侣与茶叶密切相关
从“八闽第一名刹”建善寺
走出的霞浦高僧灵祐禅师
以其娴熟的寺院禅茶之道
为当地发展茶叶种植推波助澜
隔海相望的日本
空海大师随遣唐使入唐
在海上因遇台风
漂着长溪县(今霞浦县)
赤岸以南海口
得到了守将与民众的茶礼接待
空海亦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
并传播茶树栽培与制茶技术
至今,日本的茶道流传千年
依然蕴含着中国茶道的唐风古韵
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朱熹,自号“茶仙”
邑人赤岸林湜是朱熹的得意门生之一
与其交往甚密
朱熹一生好茶嗜茶
写过很多关于茶的诗作流传于后世
对霞浦茶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
“淑气朝春雨,疏林抹晓烟。
霏徽布谷侯,约略采茶前。”
明清时期
谢肇淛与李拔
在著述中都留下了关于霞浦茶的点滴
相传
中国茶类的起源是白茶
霞浦白茶的产制先于其他茶类
葛洪到葛洪山所制茶叶
就是简单加工的白茶
唐德宗二年(公元780年)
霞浦就有了斗茶赛
这一年陆羽《茶经》问世
书中引用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之说
古时的长溪县在地理上紧邻“白茶山”
长溪境内一位与《茶经》和“白茶山”
有深缘的人物
是著名诗人林逋
他喜好梅花茶树
少时在家乡同父亲垦坡种茶
中晚年终日与鹤为伴,嗜茶如命
过着悠然南山下的隐居生活
溪南半月里畲家著名茶商雷志茂
有远见卓识
一生行善积福,福泽荫延后世
子孙枝繁叶茂,能人辈出
雷志茂遗留了
一枚清末“陈裕兴自制茶食”商标
这件历经近150年沧桑的文物
印证了其品牌信誉和商业茶贸的轨迹
著名考古学家、书法家游寿先生
对霞浦的茶叶也情有独钟
曾将老家霞浦的茶叶
随书作一起寄予好友诗词大家沈祖棻先生
可见,霞浦茶叶在游寿先生心中的分量
1991年,游寿先生用遒劲之笔
为《霞浦茶业》题写刊名
无疑是宣传霞浦茶的金名片
文稿:陈健
来 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