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以调查研究察实情 出实招 促发展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7-14 20:32:06.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改进调查研究,要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霞浦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民声,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俯身到田间地头摸透实情,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日,在沙江镇南屏村,省农科院专家正在指导种植户种植新品种甘薯福薯604号。据悉,这个品种根系发达,可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盐分淋洗,通过种植甘薯能将原本无用的盐碱地转化为可利用的生产用地。相较其他品种,其更具有耐盐,易生长、产量高的特性。

“我们开展品种筛选试验,从全国各地征集甘薯的品种,通过这些品种的筛选,进行试验示范得出了结论,再大面积推广。”霞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员林丽艳介绍。

“土地荒废了很可惜,专家来指导我们种植耐盐碱的作物,效果不错,也能增加我们的收入。”霞浦县沙江镇种植户林吴斌说。

霞浦县是沿海县,存在盐碱地、退塘还耕等盐分含量较高的耕地,大多数耕地很难直接用于常规农作物种植,长期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县农业农村局人员发现,在盐分含量较高的耕地上种植甘薯,是一项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综合举措,为突破技术瓶颈,他们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是第三年做这个实验了,在前两年的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到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实现粮食增产。”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邱思鑫介绍。

通过盐碱地的多点种植试验,为优良品种在沿海盐碱地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和推动甘薯产业发展,使曾经的荒地变废为宝。

在北壁乡,海洋渔业发展中心人员与乡村振兴服务团专家赶往养殖专业合作社,向养殖户了解鲍鱼苗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解苗种培育、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分享养殖密度优化、饲料科学配比等实用经验,帮助养殖户破解传统养殖模式中的技术瓶颈。

“初步分析是由于近期水温波动以及龙须菜饵料质量下降的影响。”省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求华说。

乡村振兴服务团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海上渔排开展“沉浸式”帮扶,组织农业农村、海洋渔业等部门组成专班,精准梳理渔业养殖病害防治、乡建乡创规划、农产品销售等10类产业“痛点堵点”,形成26个重点帮扶村“需求清单”,主动对接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13所高校,依据产业需求定向邀请专业团队,成功为8个乡镇精准匹配高校专家服务团,实现“需求清单”与“人才智库”的精准对接。

霞浦县坚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持续开展“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将作风建设成效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上,助力霞浦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记 者:连进喜

编 辑:郑 倩(实习)

责 编:李昊锴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