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终有继,初心使命得始终 ——革命村庄大塘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4-04 12:45:11.0  推荐人:张文松  推荐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  来源:今日老区

 我的家乡大塘村位于灵山县城西郊,距离县城十五公里。大塘村民以农耕为活,村落集中而又僻静,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大塘村民历来尊师重教,民风淳朴灿烈。村的东北方向是苍松矗立、景色秀丽的圣象山,站在山顶俯瞰合口江融水交汇的九曲十三湾的铁芦江,清澈、碧绿、恬静,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绕村而过,述说着往昔的红色岁月。

大塘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从抗日战争时期起家乡的人民就为了国家的存亡和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引下,广泛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大塘村的优秀儿女和大塘小学爱国进步青年教师顺应时势,认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全面抗战的路线,主动参加和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团体,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或骨干。受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派遣,1938年5月,共产党员黄文法回灵山县开展党组织活动,他以劳氏族人的亲戚关系到大塘小学向莫平凡、叶荣甫、陈善政、纪家明、黄裕梅、劳瑞佳、蒙环、江祥声及大塘村劳荫祖、劳康祖、劳德先等爱国进步青年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他们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的外围组织——灵山县青年抗敌同志会,他们高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为日后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灵山县特别支部和大塘党支部建立,以及创建灵西北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1939年11月,黄文法、莫平凡以青抗会的人员为基础,组建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推荐曾经参加南岳抗日游击训练班的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大塘村爱国进步青年劳荫祖担任队长,莫平凡任副队长。抗日游击队的成立,成为日后中共灵山县党组织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中共南路抗日游击队灵山大队的骨干。

1940年6月,受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派遣,罗英(女)带领郭兆荣、黄家秀、苏文熙、陈文山、梁国珍、张家保6位中共党员到灵山县开展组织活动。罗英以私塾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大塘庄园担任家庭教师,根据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的工作安排,罗英会同黄文法、谭承裕建立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罗英任支部书记,黄文法任组织委员,谭承裕任宣传委员。特支根据灵山县革命活动的工作基础和农村工作实际开展活动,同年8月大塘小学校长莫平凡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大塘支部委员会成立,罗英兼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大塘支部是灵山县成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大塘支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共灵山县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中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自大塘支部成立起至1945年2月先后隶属大塘支部的组织关系有罗英、莫平凡、潘宝珍、梁汉明、陈秉琨、许家骅、钟佳、何林、劳瑞佳、朱菊清、劳康祖、劳德先、蒙环、宁明忠、江祥声等。从此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以大塘支部为堡垒,以大塘村为活动核心根据地。红色星火点燃了中国共产党在灵山广袤大地的燎原烈火,揭开了大塘村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序幕。

从1940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塘村的革命斗争史,涵盖着中共大塘支部的党员及大塘村优秀儿女紧紧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豪迈气概。中共灵山县特支、中共大塘支部、中共领导的武装队伍在大塘村的公开活动,旗帜鲜明地展现共产党人与大塘村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红色基因。1943年2月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委派许家骅到大塘村和大塘支部书记劳德先一道,帮助担任副乡长的劳康祖逐步掌控该乡的乡保主力武装,成为大塘抗日自卫队(队长:劳康祖),自卫队的枪支弹药由劳康祖、劳庆祖筹集。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工作,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源,1942年11月大塘水力碾米坊建成,成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和大塘交通联络站驻站活动基地;12月,灵山县党组织负责人卢文、黄文法、许家骅等在大塘小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成立大塘合作社事宜,卢文在代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每家农户一股,共80股。1943年2月,大塘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是中共灵山特支成立后,在灵山县建立的第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为最早农村经济股份合作模式,为当时灵山县相关的乡村建立合作社提供了典范。大塘合作社地址也是中共大塘支部的活动地址。1943年春,大塘合作社发动村民在浸板麓岭开荒100多亩,当年收获木薯四万多斤,每个股份分得四百多斤。1945年2月8日自卫队的30多人听党指挥,响应党的号召,在共产党员劳康祖、劳德先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共领导的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灵山大队,参加中共领导的灵山县抗日武装起义。武装起义主力部队在大塘村集结,指挥部就设立在劳康祖家。起义后,自卫队全体成员随部队征战雷州半岛和钦廉四属六万山区及十万山区主战场,活跃在牢固的灵西北革命根据地。1949年5月,共产党员梁可胜、宁明忠会同大塘交通联络站成员劳盛祖、劳孔祖、劳廼照等组织大塘村进步群众在大塘小学成立大塘同心社,同心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第十八团筹措军粮20担,6月,同心社动员大塘村的20多名优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携枪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一个只有800多人口的村庄,十年间就有60多人参加革命。长期在大塘村开展革命活动的革命先辈有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灵山县特别支部的主要负责人罗英、阮明、黄文法、岑嘉毅、陈铭金、莫平凡和梁中光,中共大塘支部成员中的劳康祖、何林、陈秉琨、劳德先、许家骅、蒙环、朱菊清、劳宁祖分别在相关的重大战斗中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而光荣牺牲;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为之奋斗的铮铮诺言。

红色家乡大塘村见证着革命先辈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求索历程,徜徉于大塘村百年荔枝园廊而尘心渐息,实地瞻仰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大塘支部和红色大塘小学纪念馆,大塘党支部旧址,中共灵山县地方党组织组建的第一支武装部队广东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灵山大队成立旧址,中共大塘支部组建的大塘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中共领导的灵山县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大塘交通联络站旧址,踏访革命先辈们的遗迹,看那一幕幕映入眼帘的带有温度的实景和实物,聆听那革命先辈激动人心的故事,感受那在艰难险阻的岁月里共产党人谱写的动人壮丽诗篇,不由人肃然起敬。这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是引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强劲引擎,更能体会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从中可以让心灵接受净化、境界得以提升,缅怀过去是为了秉承先辈遗志,继续奋勇向前。红色薪火相传,时代造就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致敬中共灵山县特支的革命先辈!致敬中共大塘支部的革命先烈!一把斧头一把镰刀体现共产党人星火燎燃;一把大米一支步枪体现大塘儿女忠勇孝义。

(劳 兵 刘格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