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至2日,闽台服饰非遗技艺融入两岸文创创作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研究活动在霞浦县举办。活动旨在融合闽台丰富非遗资源,通过开放视野与专业知识,探索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文创深度融合。
此次活动由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闽江学院党委统战部、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主办,并由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陈栩团队具体负责。
在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崇儒畲族乡上水村等畲族村落,大家参观畲族民间博物馆,认真倾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雷其松讲解畲族婚俗文化,参观并体验畲族服饰项目省级非遗传承人兰昌玉刺绣技艺,观摩畲族斗笠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孙存花斗笠编织技艺,采集非遗元素。学员们按照导师分组安排,结合调研成果构思文创方案。
“很高兴参加这次交流活动。”福建农林大学学生陈宇昆说,通过系统学习畲族传统工艺技巧,特别是了解畲族纹样在现代文创中的创新应用,对他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启发。
“台湾专家不仅让我们能够学习高山族民族服饰的工艺技巧,还为我们提供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创新思路,为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漳州市华安高山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丽珠说。
在崇儒畲族乡乡建乡创馆,各小组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优化文创方案,展示设计成果,导师对学生们的作品进行现场点评并评选出优秀方案。
“此次受邀来到闽江学院,与大家一起到畲族村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学员们将畲族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为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探索了新路径。”台湾政治大学民族语系博士郑涵评价道。
活动通过学习先进的文创理念与方法,挖掘非遗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开发出助力乡村发展的文创产品与项目,进而推动闽台在非遗传承与产业振兴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许多台湾专家和德国设计师芭芭拉等专业人士参与指导,通过将霞浦的畲族服饰的非遗技艺融入文创的设计与制作当中来,让传统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副教授、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团长陈栩介绍说。
记 者:连进喜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昊锴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